close

紀錄片《灣生回家》在台上映半個月,票房突破2500萬台幣,日前更不負眾望入圍「金馬52」最佳紀錄片,成為角逐該獎的唯一台灣代表。比起催淚又充滿溫情的《灣生》,《32+4》記錄香港離異的父母;來自大陸的《大同》探討官場文化,《明天會更好》則講述四川山區小學教育問題,《我的詩篇》更直探底層人民生活現況。《灣生》歷經12年紀錄尋訪,5年拍攝製作,側寫一群二戰前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,俗稱「灣生」,戰爭結束後被迫離開出生地,回到日本;故事敘述沒有批判,更沒有怨懟,反而是充滿愛,影片記錄爺爺奶奶們尋根過程中的歡笑與淚水,是繼拿下「金馬50」最佳紀錄片的《看見台灣》後,最受觀眾歡迎的紀錄片。

理財商學苑LINE@生活圈 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來自香港的《32+4》,敘述導演陳巧真的離異父母,住在同一棟大廈,父親住在32樓,母親則住4樓,片名直指父母離婚後的距離;她的紀錄片是省視「過往的痛」並眺望未來;陳巧真表示,以前很執著對錯,好想審判父母究竟對她作了多大傷害,「但我從來沒有想過,他們又是怎樣的人。」《明天會更好》則以貼近時代的議題,加上樸實生活素材,反映當代山村教育的現狀和問題;故事發生在風光秀麗的四川省古路村,一個坐落在懸崖峭壁上的小村寨,導演徐紅傑耗時5年,以鏡頭記錄峭壁上正發生的轉化演變,且如何衝擊村民生活。而《我的詩篇》則聚焦6位大陸工人詩人,講述了一個充滿詩性與情懷的故事,工人們以動人的詩歌,讓觀眾反思和校正社會現實。《大同》則鎖定大陸大同市新任市長耿彥波的「理財商學苑LINE@生活圈5年造城計畫」,拆除10萬戶住宅,造成50萬人口大遷移,更肩負30億美元(約960億台幣)債務,導演周浩利用鏡頭穿梭在大同的長巷短街中,探討複雜的大陸政治角力,見證耿如何施政又如何處理拆遷、上訪等問題;他去年曾以《棉花》拿下「金馬51」最佳紀錄片,實力不容小覷。(中國時報)

理財商學苑LINE@生活圈理財商學苑LINE@生活圈

D9AD3103A23878AE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孫欣怡啥陷膜劫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